今天(2008/04/09)到野柳地質公園當解說志工。
一早,我站在遊客中心服務台前,眼前出現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背著二只登山背包從園區走出來,不知來人是誰,禮貌性地以英文「Good Morning」向該遊客打聲招呼,他也禮貌性地回了聲「Good Morning」。此時,「頑石」見到這位帥哥嚷著:「你怎麼還在這裡?...」原來他從昨天就進園區了。
從他的裝備與攝影器材的巨型腳架以及黝黑的皮膚推測,來人應該長年待在外頭(戶外),由於他正在等著友人來接他南下新竹,於是與他寒喧、話家長。得知他出生在北京、來自加拿大、曾經當過記者、已經在台灣停留三週了...。
近午時分,那位「黑皮膚」帥哥拿出一張紙條請服務台人員協助電其友人,我瞄了一眼,說:「是許釗滂呀!」
帥哥:「你認識嗎?」
我:「認識呀!他是我的一位老同事的好友,也是台灣有名的攝影家。我是在七、八年前才認識他的,緣於他的一本攝影集--關於合歡山的。...」
下午三時許,許釗滂終於現身在野柳,他說剛從武陵農場趕下來,原以為是去拍攝武陵的桃花鬧,結果是去拍鳥,當場還show給我們看。趁著太陽下山前,他要帶那位帥哥去老梅石槽拍照,我告訴他們:上週到那兒時,部分的石蓴已經轉白了。
▲那位「黑皮膚」帥哥.袁宇
▲手握相機者.許釗滂
關於許釗滂
1978投入攝影、1989從事專業廣告攝影、1995成立攝影藝術館
專長
自然景觀平面攝影、紀錄影片拍攝製作、商業廣告攝影、HDV影片製作、平面設計印刷、黑白照片專業沖洗
攝影榮銜
1985台灣攝影學會博學會士、1988中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士、1986台北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1993中華民國專業攝影家學會專業攝影師、1987新竹市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1998美國紐約攝影學會榮譽博學會士、1987台南市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個展
1989.於新竹社教館舉辦懷念鄉土情攝影展。
1992.於台北彩虹藝廊、中壢藝術館、新竹社教館、台中文英館、彰化文化局、台南市文化局舉辦合歡山攝影展。
1994.於台北爵士攝影藝廊舉辦山之戀攝影展。
1998.於台北爵士攝影藝廊./高雄市文化局/台東縣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1999.於新竹市文化局、台中市文化局、彰化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1999.獲美國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台灣中心邀請展出921震災照片募款展。
2000於嘉義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系列攝影作品展。
2000獲美國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台灣中心舉辦第一屆台灣週邀請展出台灣自然景觀、民俗、都市繁榮攝影作品展。
2001.於台南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2001.獲美國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台灣中心舉辦第二屆台灣週邀請展出鄉土民俗攝影作品展。
2002.獲立法院邀請於國會藝廊展出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2003.於台北市信義路天使藝術中心邀請展出台灣印象攝影展。
2004.於台北市EPSON企業總部邀請台灣映象攝影展。
2004.於台北市信義路天使藝術中心邀請展出茶花藝術攝影展。
2005.7~8月於台北市國泰世華藝術中心邀請台灣山光水色攝影展。
2005.9~11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藝廊邀請台灣山光水色之美攝影展。
2005.10.台北市信義路天使藝術中心展出夢幻寶島攝影展。
2005.作品刊登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2006.EPSON邀請亞太影展
2006.作品刊登於中國名勝風景雜誌。
2007.9~11月『雪霸寄情』攝影展─於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7.10~12月妙鏡影攝『夢幻東洋』攝影特展─台灣愛普生企業總部。
2008.3.作品刊登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2007.12受邀參加九寨溝國際冰瀑節攝影之旅
(資料來源:台灣經典影像圖庫館)
關於袁宇
大陸移民北極探險隊返回多倫多
March 27th,2006蒙特利爾華人網等
由本地大陸移民組成的北極探險隊日前完成了他們的探險之旅,昨天晚上,加拿大北京協會舉行座談會,由部分探險隊隊員介紹他們的北極見聞。
北極探險隊由本地13名大陸移民組成,他們於本月八日從多倫多出發,飛抵白馬市,然後駕車前往北極。據探險隊隊員袁宇介紹,探險之旅相當順利,整個行程3100公里,在北極圈內,他們渡過了四天。
北極圈以北緯66.33度爲界,北極探險隊在進入北極圈後,繼續向北而行,最後到達北緯69度的地方。在那裏,隊員們打開了隨身帶去的加拿大楓葉旗與五星旗,並在那裏拍照留念。此兩面國旗分別由多倫多市政府與中國駐多倫總領館贈送。
北極探險隊由八男五女大陸移民組成,他們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來加拿大的時間從半年到11年不等,原先互不相識,經過網路而結伴成行。他們於本月8日出發,20日返回多倫多。這一次北極之行,令大家成爲朋友。探險途中,常發生意想不到的困難,都是大家互相照顧而挺過來。
北極給他們的印象深刻。即使在回到多倫多近一周後,他們談起來還是相當興奮。不過,每個人對北極的第一感覺略有不同,像袁宇就感到北極「壯觀」,李哲清在看到北極時,則有「悲涼」之感。
北極探險隊的隊員個個對探險懷有熱情,而且都有一些探險的經驗。13人中,幾乎每個人都去過西藏,有不少人還去過西藏一些比較危險的地區,有的人還曾經徒步金沙江。
據瞭解,三月是北極旅行的最好旅行季節。再早一些,冰凍太嚴重,再晚北極有些地方就化冰了。目前北極沒有路,汽車一般在冰上行駛。
爲了這次出征,北極探險隊隊員每人出資3000元作爲路上費用,此外每人大約各花了1000元購買需要的裝備(不含攝影器材)。因爲北極有特列寒冷的氣候,所以睡袋、衣服都需特殊材料製成的。如內衣不可用棉布質料,必須是加入防風原料;另外,鞋、襪也必須是那些適用於攝氏零下40度天氣。李哲清昨天說,幸好事先準備充分,所以旅途上沒有碰到太大的麻煩。
這次是北極探險隊隊員首次進入北極圈,不少人都表示下次還會結伴去探險。但是具體的探險計劃尚在商議中。北京協會會長楊寶鳳昨天說,安排昨晚這場說明會的目的是讓更多有心探險的人從中學到經驗。
數十位與會者在聽了北極探險隊隊員的北極之行後,不少人躍躍欲試,計劃日後也加入探險的行列。
每個人都有一段光榮的旅行史
這支北極探險隊由13名隊員組成,他們大部分都居住在大多倫多地區,2位元來自安大略省其他市鎮,還有一位來自中國。應該記住他們的名字,8位男性成員分別是袁宇,曾令剛,柳楊,葉宏偉,羅旭,宋克金,劉志,桑格爾,5位女姓成員分別是李哲清,劉紅,付玲,吳曉蕾,林斐。這批隊員中有做IT的,有還在上ESL的,有打體力工的,有公司工作的,有金融公司的經紀,有市場營銷人員,涉及不少行業。
(袁宇)探險隊成員的年齡大致是在30到40左右,應該說每個人都有一段光榮的旅行史,就是說,大家都很喜歡旅行,過去大家在國內就有很豐富的旅行經驗,到加拿大以後,大家也是找各種機會外出旅行。就目前瞭解,去過西藏的有4個人,到過珠峰大本營的有3個人,其中包括我自己。
我是03年去的珠峰大本營。03年的時候,國內正在鬧「非典」。非典期間,我當時正在雲南參加西雙版納自治州建州50周年,當時活動搞的很大,又適逢傣曆新年潑水節。不過,這個活動剛進行到一半,就由於非典停了下來。當時的政策基本是,外地的人要疏散回去,外邊的人也不能進去,那裏不是疫區,但也基本上處於戒嚴狀態。
我們是在非典之前就到了那裏,我和另外一個朋友,也是攝影記者,兩人就留在那裏,決定作一次「背包客」,從南走到北,從東走到西,當時有很多地方都戒嚴不讓進,包括灕江,中甸,必須得通過一些關係才能闖過去。4月到6月,走了兩個多月,差不多將雲南走遍,然後才回到北京。
這種方式,節奏比較慢,特別適合於攝影,因爲以前出差都是比較快,當地也有人給你安排,有人接待。那種親身旅遊的感受和經歷比較少,當時完全是自己撞著向前走,因爲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否到達預定的目的地,還好自己當時有省裏發的記者證。
通過這次發現,這種方式才是自己內心所向往的,但過去一直沒有機會去走。回到北京以後,8月底又飛到雲南,搞到一部車,沿滇藏線,一直開到西藏,開到珠峰大本營,海拔6350米,往返大致走了三個多星期,原準備還想向上走,但一個同伴身體不適,只得放棄。
出發前夕,我們採訪了袁宇(北極探險隊發起人之一)、李哲清(北極探險隊召集人)和羅旭(北極探險隊隊員)。
這支探險隊由原來素不相識的5位女士和8位男士組成。最初他們在網上發貼邀約一同滑雪,因此而相識。然後發現每個人對北極探險都向往已久,於是這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們策劃了這次北極探險遊。他們再次以網路爲平臺,征尋北極探險隊的隊友。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這13個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人走到了一起。
北極探險隊成員年齡在30-40左右,每人都有一段光榮的旅行史,其中4人去過西藏,3人到過珠峰大本營。李哲清告訴我們她是第一個在網上應貼的人。從18歲她起就開始在中國旅遊,曾到過西藏。袁宇是個攝影記者,曾經背著包走遍了雲南,還自駕車到過西藏,開到了海拔6350米的珠峰大本營。
▲袁宇(相關報導照片)/資料來源:蒙特利爾華人網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