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酸漿別名:
鵓鴣酸、鹹酸(仔)草。
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莖細弱,常褐色,匍匐或斜生,多分枝,被柔毛。
花單生或數朵組成腋生傘形花序,花梗與葉柄等長,花黃色。
(註:花紫紅者,稱酢漿草,二者不同。)
性味:
味酸,性寒,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熱止渴,解毒消腫。
主治:
濕熱泄瀉,腸炎,痢疾,咽喉腫痛,癰腫疔瘡,濕疹,疥癬,蛇蟲咬傷。
常見附方:(註:仍須請教專業)
1、治咳嗽
酢漿草(蜜炙)9g,桑白皮(蜜炙)3g,水煎服。
2、治小便赤澀疼痛
酸漿草,上一味,採嫩者,洗研絞取自然汁,每服半合,酒半盞和勻,空心服之。
筆者幼年,醫藥匱乏之年代,遇風邪後之久咳,即采以燉服。
(~野柳地質公園解說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