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旅人~「花」現四月

四月的最後一天,再次前往桃29號公路一探油桐花訊。
大體而言,尚未達花季的高峰期,惟部份早綻的花已開始飄落地。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旅人~世界地球「日」

昨天(04/22),世界地球日,也被視為國際重要的環保節日。關於它的由來,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兩名美國參議員發起、或說是一名美國哈佛學生發起,無論事實是哪一個,都不會是我們要關心的議題。

台灣,這幾年環保意識抬頭,動輒抗爭或反對--不論理性與否;只要提出建設,就扛著「環境破壞」的大纛以一夫當關之姿力抗到底。沒錯!有建設就有破壞,但是如何在建設與環保之間的「必要之惡」找到平衡點,這甚於單邊的槓桿的傾注。

不少媒體報導節約用電最不力的就是公家機關,個人有頗深的感觸。昨天進到辦公室,穿著一件薄襯衫、挽起袖子,身旁的兩位同事竟然穿著後重的「冬衣」,蜷縮著辦公,不誇張!確實是穿著羽絨大衣!何以至此?這得拜航站中央空調之賜--在這溽熱的夏天裡提早六個月「感受」隆冬的酷寒,同事說:「其他人有換季(換穿短袖的制服的期間)的機會,看來我們永遠是冬季。」

數年前,姪女就讀的小學訂定每個月的某一天為資源回收日,要求學生在資源回收日當天攜帶幾個寶特瓶「繳交」回收。每到那一天來臨的前一、兩天,就看到小朋友們往便利商店走得很勤,一問之下,原來是為了要「繳交」回收寶特瓶以賺取積分,拼命購買寶特瓶裝飲料,有時還直接將買到的飲料倒掉呢!(因為目的是要瓶子!)學校這種錯誤的觀念,讓資源回收的美意大打折扣,更因此製造了更多的垃圾。

在各界大肆宣傳(非宣導!)昨天為世界地球日的號召下,臺灣關了幾十分鐘的電燈、少吹了幾個鐘頭的冷氣、多走了幾步路,那麼,今天呢?明天呢?未來呢?我們要的不只是一天的世界地球「日」而已...。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旅人~終於成行了!

這個行程,如果沒記錯應該是去年冬天由YING提議的,延到這個時候才成行,除了大家忙於自己的事業、工作,最主要的還是大家散居各地,高雄不算遠,越南的宅男J才有資格說「遠」。

出門前幾天才發現最近的天氣不怎麼好(下雨),還正擔心我自己會不會成了第二個「雨傘傑」,老天爺很幫忙的,前後一天都被雨水包夾,今天(04/15)出奇地曬,向來皮厚(臉皮除外!)的我也被這熾陽吻傷了雙臂,疼得很。
這趟只走了兩個景點,沒能過癮,還有許多景點等著我們的到訪--老街、風力場、本島最早興建的燈塔、風稜石景觀、海蝕洞...。

當北海岸再次披上綠色衣裳,記得在這個季節來看我!...
▲YUKI寄來的--很別緻的水晶像片(框)/圖右。

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解說員日誌~野柳郵票

郵政總局曾經發行以野柳為主題之郵票或明信片,
有二:
1989年04月21日
發行之「野柳燈塔(杆)」郵票(▼下圖.左下)、
2006年11月11日
發行之「野柳女王頭」郵票及明信片(圖.下中、右)。

▲(圖.左上)2006年11月11日發行之
 「日月潭、長春祠、中山樓、野柳」。

(~野柳地質公園解說員)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旅人~遇見兩位攝影大師

今天(2008/04/09)到野柳地質公園當解說志工。

一早,我站在遊客中心服務台前,眼前出現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背著二只登山背包從園區走出來,不知來人是誰,禮貌性地以英文「Good Morning」向該遊客打聲招呼,他也禮貌性地回了聲「Good Morning」。此時,「頑石」見到這位帥哥嚷著:「你怎麼還在這裡?...」原來他從昨天就進園區了。

從他的裝備與攝影器材的巨型腳架以及黝黑的皮膚推測,來人應該長年待在外頭(戶外),由於他正在等著友人來接他南下新竹,於是與他寒喧、話家長。得知他出生在北京、來自加拿大、曾經當過記者、已經在台灣停留三週了...。

近午時分,那位「黑皮膚」帥哥拿出一張紙條請服務台人員協助電其友人,我瞄了一眼,說:「是許釗滂呀!」
帥哥:「你認識嗎?」
我:「認識呀!他是我的一位老同事的好友,也是台灣有名的攝影家。我是在七、八年前才認識他的,緣於他的一本攝影集--關於合歡山的。...」

下午三時許,許釗滂終於現身在野柳,他說剛從武陵農場趕下來,原以為是去拍攝武陵的桃花鬧,結果是去拍鳥,當場還show給我們看。趁著太陽下山前,他要帶那位帥哥去老梅石槽拍照,我告訴他們:上週到那兒時,部分的石蓴已經轉白了。

▲那位「黑皮膚」帥哥.袁宇

▲手握相機者.許釗滂


關於許釗滂

1978投入攝影、1989從事專業廣告攝影、1995成立攝影藝術館
專長
自然景觀平面攝影、紀錄影片拍攝製作、商業廣告攝影、HDV影片製作、平面設計印刷、黑白照片專業沖洗
攝影榮銜
1985台灣攝影學會博學會士、1988中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士、1986台北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1993中華民國專業攝影家學會專業攝影師、1987新竹市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1998美國紐約攝影學會榮譽博學會士、1987台南市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個展
1989.於新竹社教館舉辦懷念鄉土情攝影展。
1992.於台北彩虹藝廊、中壢藝術館、新竹社教館、台中文英館、彰化文化局、台南市文化局舉辦合歡山攝影展。
1994.於台北爵士攝影藝廊舉辦山之戀攝影展。
1998.於台北爵士攝影藝廊./高雄市文化局/台東縣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1999.於新竹市文化局、台中市文化局、彰化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1999.獲美國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台灣中心邀請展出921震災照片募款展。
2000於嘉義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系列攝影作品展。
2000獲美國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台灣中心舉辦第一屆台灣週邀請展出台灣自然景觀、民俗、都市繁榮攝影作品展。
2001.於台南市文化局舉辦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2001.獲美國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台灣中心舉辦第二屆台灣週邀請展出鄉土民俗攝影作品展。
2002.獲立法院邀請於國會藝廊展出飲水思源台灣溪流水源之美攝影展。
2003.於台北市信義路天使藝術中心邀請展出台灣印象攝影展。
2004.於台北市EPSON企業總部邀請台灣映象攝影展。
2004.於台北市信義路天使藝術中心邀請展出茶花藝術攝影展。
2005.7~8月於台北市國泰世華藝術中心邀請台灣山光水色攝影展。
2005.9~11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藝廊邀請台灣山光水色之美攝影展。
2005.10.台北市信義路天使藝術中心展出夢幻寶島攝影展。
2005.作品刊登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2006.EPSON邀請亞太影展
2006.作品刊登於中國名勝風景雜誌。
2007.9~11月『雪霸寄情』攝影展─於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7.10~12月妙鏡影攝『夢幻東洋』攝影特展─台灣愛普生企業總部。
2008.3.作品刊登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2007.12受邀參加九寨溝國際冰瀑節攝影之旅
(資料來源:台灣經典影像圖庫館


關於袁宇

大陸移民北極探險隊返回多倫多
March 27th,2006蒙特利爾華人網

由本地大陸移民組成的北極探險隊日前完成了他們的探險之旅,昨天晚上,加拿大北京協會舉行座談會,由部分探險隊隊員介紹他們的北極見聞。

北極探險隊由本地13名大陸移民組成,他們於本月八日從多倫多出發,飛抵白馬市,然後駕車前往北極。據探險隊隊員袁宇介紹,探險之旅相當順利,整個行程3100公里,在北極圈內,他們渡過了四天。

北極圈以北緯66.33度爲界,北極探險隊在進入北極圈後,繼續向北而行,最後到達北緯69度的地方。在那裏,隊員們打開了隨身帶去的加拿大楓葉旗與五星旗,並在那裏拍照留念。此兩面國旗分別由多倫多市政府與中國駐多倫總領館贈送。

北極探險隊由八男五女大陸移民組成,他們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來加拿大的時間從半年到11年不等,原先互不相識,經過網路而結伴成行。他們於本月8日出發,20日返回多倫多。這一次北極之行,令大家成爲朋友。探險途中,常發生意想不到的困難,都是大家互相照顧而挺過來。

北極給他們的印象深刻。即使在回到多倫多近一周後,他們談起來還是相當興奮。不過,每個人對北極的第一感覺略有不同,像袁宇就感到北極「壯觀」,李哲清在看到北極時,則有「悲涼」之感。

北極探險隊的隊員個個對探險懷有熱情,而且都有一些探險的經驗。13人中,幾乎每個人都去過西藏,有不少人還去過西藏一些比較危險的地區,有的人還曾經徒步金沙江。

據瞭解,三月是北極旅行的最好旅行季節。再早一些,冰凍太嚴重,再晚北極有些地方就化冰了。目前北極沒有路,汽車一般在冰上行駛。

爲了這次出征,北極探險隊隊員每人出資3000元作爲路上費用,此外每人大約各花了1000元購買需要的裝備(不含攝影器材)。因爲北極有特列寒冷的氣候,所以睡袋、衣服都需特殊材料製成的。如內衣不可用棉布質料,必須是加入防風原料;另外,鞋、襪也必須是那些適用於攝氏零下40度天氣。李哲清昨天說,幸好事先準備充分,所以旅途上沒有碰到太大的麻煩。

這次是北極探險隊隊員首次進入北極圈,不少人都表示下次還會結伴去探險。但是具體的探險計劃尚在商議中。北京協會會長楊寶鳳昨天說,安排昨晚這場說明會的目的是讓更多有心探險的人從中學到經驗。

數十位與會者在聽了北極探險隊隊員的北極之行後,不少人躍躍欲試,計劃日後也加入探險的行列。

每個人都有一段光榮的旅行史
這支北極探險隊由13名隊員組成,他們大部分都居住在大多倫多地區,2位元來自安大略省其他市鎮,還有一位來自中國。應該記住他們的名字,8位男性成員分別是袁宇,曾令剛,柳楊,葉宏偉,羅旭,宋克金,劉志,桑格爾,5位女姓成員分別是李哲清,劉紅,付玲,吳曉蕾,林斐。這批隊員中有做IT的,有還在上ESL的,有打體力工的,有公司工作的,有金融公司的經紀,有市場營銷人員,涉及不少行業。

(袁宇)探險隊成員的年齡大致是在30到40左右,應該說每個人都有一段光榮的旅行史,就是說,大家都很喜歡旅行,過去大家在國內就有很豐富的旅行經驗,到加拿大以後,大家也是找各種機會外出旅行。就目前瞭解,去過西藏的有4個人,到過珠峰大本營的有3個人,其中包括我自己。

我是03年去的珠峰大本營。03年的時候,國內正在鬧「非典」。非典期間,我當時正在雲南參加西雙版納自治州建州50周年,當時活動搞的很大,又適逢傣曆新年潑水節。不過,這個活動剛進行到一半,就由於非典停了下來。當時的政策基本是,外地的人要疏散回去,外邊的人也不能進去,那裏不是疫區,但也基本上處於戒嚴狀態。

我們是在非典之前就到了那裏,我和另外一個朋友,也是攝影記者,兩人就留在那裏,決定作一次「背包客」,從南走到北,從東走到西,當時有很多地方都戒嚴不讓進,包括灕江,中甸,必須得通過一些關係才能闖過去。4月到6月,走了兩個多月,差不多將雲南走遍,然後才回到北京。

這種方式,節奏比較慢,特別適合於攝影,因爲以前出差都是比較快,當地也有人給你安排,有人接待。那種親身旅遊的感受和經歷比較少,當時完全是自己撞著向前走,因爲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否到達預定的目的地,還好自己當時有省裏發的記者證。

通過這次發現,這種方式才是自己內心所向往的,但過去一直沒有機會去走。回到北京以後,8月底又飛到雲南,搞到一部車,沿滇藏線,一直開到西藏,開到珠峰大本營,海拔6350米,往返大致走了三個多星期,原準備還想向上走,但一個同伴身體不適,只得放棄。

出發前夕,我們採訪了袁宇(北極探險隊發起人之一)、李哲清(北極探險隊召集人)和羅旭(北極探險隊隊員)。

這支探險隊由原來素不相識的5位女士和8位男士組成。最初他們在網上發貼邀約一同滑雪,因此而相識。然後發現每個人對北極探險都向往已久,於是這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們策劃了這次北極探險遊。他們再次以網路爲平臺,征尋北極探險隊的隊友。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這13個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人走到了一起。

北極探險隊成員年齡在30-40左右,每人都有一段光榮的旅行史,其中4人去過西藏,3人到過珠峰大本營。李哲清告訴我們她是第一個在網上應貼的人。從18歲她起就開始在中國旅遊,曾到過西藏。袁宇是個攝影記者,曾經背著包走遍了雲南,還自駕車到過西藏,開到了海拔6350米的珠峰大本營。

▲袁宇(相關報導照片)/資料來源:蒙特利爾華人網等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解說員日誌~溪頭不是「頭」

昨天(2008/04/06)帶了一團「北海岸一日遊」
,經二號省道往富貴角途中的車上,我對遊客說:「...上午我們走了野柳『岬』、金山『岬』,接下來會到富貴『角』。在地名上,有出現『鼻、頭、角、岬』的,都表示它是伸向海外的狹長陸地,那麼台灣有哪些地名有『鼻、頭、角、岬』呢?」

「鼻?」我問
「鵝鑾鼻」遊客答。

「頭?」我問
「溪頭」遊客答。

真是被打敗了!
「溪頭」不是「頭」,「貓鼻頭」才是「頭」啦!

(本篇請參閱 解說員日誌.野柳岬

(~北觀國家風景處解說員)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旅人~北海岸一日遊

北海岸一日遊
2008/04/06(星期日)
預定行程表
時間 行程

07:00出發(中山高-轉北二高-經基隆大武崙-省道台2號)
08:00-08:30大武崙礟臺(二級古蹟)
09:00-10:30野柳地質公園(地質公園、燭臺石、女王頭)
11:00-12:30金山獅頭山公園(光武坑道、神秘海岸、燭臺雙嶼)
12:40-13:20金山老街
13:30-14:00台電風力電場
14:10-14:40石門洞(海蝕洞;十八王公肉粽)
14:50-15:50富貴角燈塔、老梅海岸(風稜石、石蓴)
16:00-16:50麟山鼻、白沙灣(台灣最大藻礁海岸)
17:20-19:00淡水老街
19:00返家(經中山高)

▲大武崙礟臺團體留影/左上.
石門洞/左下.
野柳地質公園導覽/右上.
二位辛苦的解說員(為本團解說兼攝影)/右下

▲金山神秘海岸/左上.
台電風力電場(石門/核一廠)/右上.
老梅(石槽)/下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解說員日誌~噶瑪蘭族的「聖樹」

大葉山欖樹--噶瑪蘭族的「聖樹」

一、《諸羅縣志》:「番無年歲,不辨四時,以莿桐花開為一度」,所以平埔族大多藉由植物、天氣等自然界的景象加以觀察,用以分辨何時應該耕種、播種、過年…..等,對他們來說植物(例如:刺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另類計時依據。

二、平埔族的聖樹有哪些呢?莿桐為西拉雅族、大葉山欖為噶瑪蘭族、鳥榕為鄒族、茄苳為邵族之聖樹…等。故而,有噶瑪蘭族人的地方皆有種植大葉山欖,此「聖樹」遂成為尋找噶瑪蘭族的指標樹。
(註)以上文字來源為南科實驗中學網站平埔族植物介紹.蘇一志)


大葉山欖(Palaquium formosaanum)
山欖科,厚且深綠的長橢圓形葉,集中在枝端;小枝上有明顯的半圓形落葉痕。枝幹粗壯,可以長到20公尺高,具有板根,枝條呈水平波浪狀生長;橢圓形的小果實先端有突刺。開花期在每年的11月,果實似橄欖,初呈淺綠色,成熟之果實經剝皮後可食。(相關日誌


(~野柳地質公園解說員)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旅人~LNT

LNT,這可不是大家熟知的「無痕山林運動LNT(Leave No Trace)」!

今天到新竹上輻射防護再教育訓練課程,一門課程叫「淺談放射性廢棄物之處理與處置」,另一門則是「輻射激效效應理論之介紹與探討」,LNT正是後面這門課的重點--Linear No Threshold(輻射機率效應-無低限傷害理論)。

過去幾年的課程很枯燥乏味,講的幾乎是學術理論的東西,所以早就在行囊中放了一本「課外書」,豈料人算不如天算,今年的座位表由橫向排列改成縱向排列,結果...我中了籤王--講臺正前方的「首席」,只好接受這個事實,認真地聽完六堂課。

「淺談放射性廢棄物之處理與處置」這門課提到:目前國內三座核電廠(場),以核一廠之水質(註一)最乾淨,相對地,營運成本就會降低;以發電量而言,則以核二廠居首;高效率的「固化減容」技術獲多國專利,效率為傳統水泥固化法的六倍。

「輻射激效效應理論之介紹與探討」這門課則提到:早期輻射應用--低劑量之輻射可應用於醫學/醫療方面,例如藉由X光照射可減少發炎與降低疼痛等。20世紀初,人們崇拜輻射,導致輻射由「奇蹟」轉變成「禍害」,一派提出「LNT(Linear No Threshold)」理論,即「縱使輻射劑量很微量,也會造成傷害。」另一派則提出「ZEP(Zero Equivalent Point)」理論,即「少量輻射能促進健康理論」。LNT說ZEP是一個神話,ZEP說LNT是一個偏見...。「獨一無二 奧地利溫泉隧道」的休閒報導,就是ZEP理論下的一個實例。

註一:核一廠之「水質」最乾淨,指的是核子反應爐的冷卻水之水質;若水質差,例如夾帶異物(小石子),將引起輻射值升高,發電效率亦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