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5日 星期四

解說員日誌~基隆嶼燈塔



外形酷似犀牛的基隆嶼

基隆嶼原為軍事管制區,早在1993年基隆市政府便開放遊客登島參觀,後因遊客破壞而暫時關閉,1998年獲內政部編定為基隆市都市計畫外風景區。市政府除加強硬體設施改善外,還興建了通往燈塔的登山步道達730公尺長。

位於基隆外海約6公里的基隆嶼係一座火山島,面積含潮汐地約26公頃,最大長度約960公尺,寬約400公尺,最高點達182公尺,約有90%的坡地,坡度都在60度以上。

基隆嶼所在的外海海底是淺平的大陸棚。由於此處岩漿多屬酸性岩漿(SiO2含量較高),較為黏稠,所以在海底的大陸棚上爆發時,猛烈噴出大量的火山岩流和火山碎屑流,堆積在火山口四周,形成錐狀火山。這些火山碎屑包括了火山灰或火山彈。噴發後,火山逐漸往上堆疊成長,火山口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今日所見的火山島。

為了補野柳燈杆與鼻頭角燈塔光程的不足而於島上最高點增設的基隆嶼燈塔,興建於1980年,塔高12.3公尺,燈高189.3公尺(全台次高),光程13.8浬,為黑白相間垂直條紋、鋼筋混凝土建構之八角形塔身。全島無電力供應,故該燈塔係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


(~北觀國家風景區解說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