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5日 星期四

解說員日誌~蟛蜞菊


蟛蜞菊屬,在台灣有三種:
雙花蟛蜞菊、單花蟛蜞菊與南美蟛蜞菊;
而雙花蟛蜞菊是蟛蜞菊屬中最常見的一種。

主治感冒發熱、咽喉炎,外用治疔瘡等。
(註:藥典記載蟛蜞菊具上述療效,唯並未敘明何"種",故不建議採擷使用。)

▲上圖為原產於美國佛州南方及熱帶美洲的南美蟛蜞菊。
(花瓣成三裂狀,末梢呈二缺口。)


▲上圖為台灣原生的雙花蟛蜞菊。
(花瓣成三裂狀,末梢呈單缺口。)


▲圖左為台灣原生的雙花蟛蜞菊。
(葉形狀為橢形尖葉,葉緣呈小鋸齒狀。)
圖右為南美蟛蜞菊。
(葉形狀呈三裂葉,對生。)


▲圖為雙花蟛蜞菊之種子與花。


▲圖為單花蟛蜞菊
葉形較接近雙花蟛蜞菊,不似南美蟛蜞菊。

(註:不少媒體報導,具藥效的「黃花蜜菜」即蟛蜞菊,又因外形酷似單花蟛蜞菊,常有誤食情形發生。請大家勿輕信偏方,擅自採擷使用。)

--------------------------------------

附註:
(文字資料部分載自~隨園食單)
蟛螖,蟹屬也。
小如錢,以醬、蔥炒之,絕佳。肉細於蟹,而為物太小,不能淨剔,最為可恨,每思以作蟹羹法治之,惜無此人功耳。其腌者味遜,用酒醉者差勝於腌。又有出松江者,螯大於身,只能食其螯。

《爾雅》:「螖蠌,小者蟧。」
郭注:「或曰即蟛螖也,似蟹而小。」

《古今注》:「蟛蚎,小蟹也,生海涂中,食土。」

《容齋四筆》:「文登呂生作《蟹圖》,凡十有二種。四曰蟛螖,微毛,足無毛,以鹽藏而貨於市。十二曰蟛蜞,大於螖,小於常蟹。」

《北戶錄》:「有毛者曰蟛蜞,無毛者曰蟛螖,堪食。俗呼蟛"虫越",誤耳。」

《蟹》:「有同蟛"虫越",差而大而毛好。耕穴田畝中,謂之蟛蜞,毒不可食,多生於陂塘、溝、港,穢雜之地。」

《輟耕錄》:「上海、海寧人皆喜食蟛蜞之螯,名曰鸚哥咀,以其色似也。」

《本草》陶弘景曰:「蟛蜞似蟛螖而大,似蟹而小,不可食。蔡謨初渡江,不識為蟛蜞,食之幾死。」



【註解】
蟛螖:蟹。
螖蠌:蟛螖。
蟧:蟛螖。
蟛蜞:亦稱螃蜞,相手蟹。
"虫越":古"蚎"字。
咀:嘴。
涂:塗。
腌:醃。

【讀音】
蟛螖:彭滑
螖蠌:滑澤
蟧:勞
蟛蚎:彭越
蟛蜞:彭其
"虫越":月
咀:舉


(~野柳地質公園解說員)

沒有留言: